TOP榜写作榜手机小说

最近更新新书入库全部小说

起舞中文 >> 百战奇略 >> 第三章

【战例今译】

晋武帝司马炎暗中策划消灭吴国的计划,可是朝中大臣某些议论与此不相吻合,惟有羊祜、杜预、张华的看法和武帝相同。羊祜病重,推荐杜预代替自己。等到羊祜病死,就拜杜预为镇南将军,负责荆州府的军事大计。杜预到任后,整修装备,训练士兵以显示威武,并且整编而成能打仗的精锐队伍作好进攻吴国的一切准备。又突然发动进攻,打败了吴西陵都督张政,又请示发兵攻吴的日期。武帝告知明年再大举进攻。杜预上表说:“凡是国家大事应当从利害关系出发,进行相互比较。如果目前出兵有十分之八、九的胜利把握,而不利方面只有一、二而已;要是停止不动,那就毫无胜利可言了。至于朝中大臣有的认为我军可能被打败,则这种估计是毫无根据的,因为他们没有参与决策,攻劳与成绩都与己无关,他们还都没有忘记曾经讲过错话,因而这次又故意说不行。从前西汉宣帝评论赵充国的意见书时,经过反复比较之后,批抨了那些参与评议的人,而评议者都行礼做了检讨,这是为了堵住那些发怪论的人的口。从入秋以来,攻吴的大好形势已经存在,假若现在停下来,吴主孙皓怕被伐而被迫定计,或是迁都武昌,加固江南城防工事,远离居民分兵防守,则城池不易攻破,野外也没有物资可以掠夺。如果吴国把大船集中于夏口,则明年的攻吴计划,便要化为泡影了。”当时武帝和张华正在下棋,适逢杜预的意见书也刚刚送到。张华推开棋盘拱手说:“陛下英明伟大又通达武事,国家殷富,兵力强大。吴王孙皓过于暴虐,迫害贤人,应当立刻出兵进行讨伐,不费多大力就可以打败他。”晋武帝同意了。杜预立刻把兵力集中在江陵,派周旨、吴巢率领一支奇袭部队,于夜晚乘船出发,偷袭乐乡。又设置许多旗帜,并在巴山放火,到处攻占重要地区,从心理上瓦解敌人斗志,在战斗中又俘虏了吴都督孙歆。长江上游已被平定,于是从湘江以南到交、广二州,以及吴国其它州郡,都闻风投降。杜预在这些地方散发与张贴以武帝名义颁布的安民告示,做好安抚工作。这时召集将领开会。有人说:“敌国已有百年根基,不易一举击灭。如今正是暑天,山洪到来,传染病也将蔓延,应当等到来年冬季,再大举进攻。”杜预说:“过去东周时候燕国的乐毅由于济西一战,吞并了强齐。目前我国军队所取得的胜利,已使敌人震慑,现在好像用利刀劈竹,等到劈破几节,其余迎刃而解,不用再使多大劲了。”当即向部下讲明对策,大军直趋秣陵,所过城邑,未遇任何抵抗,很快平定了吴国。

二十五、昼战

【奇略原文】

凡与敌昼战,须多设旌旗,以为疑兵,使敌莫能测其众寡则胜。法曰:昼战多旌旗。

【奇略今译】

凡是与敌人在白天作战,必须多设置旌旗,以此作为疑兵,用来迷惑敌人,使敌人无法弄清我军的实力,这样就可以取得胜利。兵法说:白天作战要多设旌旗。

【奇略战例】

春秋,晋侯伐齐,齐侯登山以望晋师。晋人使斥山泽之险,虽所不至,必旆而疏陈之,使乘车者左实右伪,以旆先,舆曳柴而从之。齐侯见之,畏其众也,遂逃归。

【战例今译】

春秋时,晋侯率领大军进攻齐国。齐侯登上山顶观察晋国军队。晋军派出侦探,凡山水等险要之处无所不到,许多军队不设防的地方都要多多少少设置一些旌旗,战车也是左边乘人,右边虚设旗帜,用大旗为先导,战车后边拖着木柴急驶。齐侯一见,害怕晋军人多势众,便逃回去了。

二十六、夜战

【奇略原文】

凡与敌夜战,须多用火鼓,所以变乱敌之耳目,使其不知所以备我之计,则胜。法曰:夜战多火鼓。

【奇略今译】

凡是在夜里和敌人作战,必须多使用火光和战鼓,以扰乱敌人的耳目,使他们不知如何防备,难以查清我方意图,我们才能取胜。兵法说:夜间作战要利用火光和鼓声。

【奇略战例】

春秋,越伐吴。吴子御之笠泽,夹水而阵。越为左右两军,乘夜,或左或右,鼓噪而进,吴兵分以御之。越子率中军潜涉,当吴中军而鼓之,吴师大乱,遂败之。

【战例今译】

春秋时期,越国攻打吴国。吴国在笠泽进行防御。双方在两岸摆开阵势。越军兵分两路,趁黑夜,一会儿从左路前进,鼓声震天,一会儿从右路大声喧闹。吴军只好也分两队人马予以反击。越王却率三军从中间偷渡,进至吴军的中军,擂鼓冲杀,吴军混乱不堪,大败而去。

二十七、备战

【奇略原文】

凡出师征讨,行则备其邀截,止则御其掩袭,营则防其偷盗,风则恐其火攻。若此设备,有胜而无败。法曰:有备不败。

【奇略今译】

凡出兵征战讨伐,在行军时要防备敌人中途拦截;停止时要防备敌人突然袭击;宿营时要防备敌人偷营;刮风时要防备敌人火攻。如果能这样处处充分戒备,就会有胜而无败。兵法说:有了戒备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百战奇略最新章节 - 百战奇略全文阅读 - 百战奇略txt下载 - 袁堂欣,谢志强的全部小说 - 百战奇略 起舞中文

猜你喜欢: 遮天轮回乐园吞噬星空全职法师大奉打更人我喜欢你的信息素斗破苍穹寂寞少妇的诱惑万族之劫诡秘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