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榜写作榜手机小说

最近更新新书入库全部小说

起舞中文 >> 我的姑父叫朱棣 >> 第二百四十四章 河运海运

第二百四十四章 河运海运 2/2

这要消耗多少?

而且太平年月,山东、河南,都是产粮重地,没有运河,这两地的粮食要怎么集中起来?

这是农业时代,不是工业时代……工业时代的大宗贸易,是把原料送去一个工业中心,加工成制成品之后,再统一运出去。

这种情况下,点对点的运输,问题不大。

可大明朝不一样,需要大规模运输的,最主要的就是粮食……而这些粮食分散在每一个县城。每到夏秋,各个地方,就有官吏征收粮食,然后将粮食汇总,从县城到府,再到省……就像是一条条的贪吃蛇,最后通过大运河,惠及全国。

不要这条运河,改行海运,那问题是如何把漕粮集中到江南的某个港口?

运到北平之后,又怎么送去其他的地方?

简言之,就算开发了海运,也放弃不了漕运。

“那,那元朝为什么还是靠海运为主?”朱高燧想不通。

徐景昌沉声道:“元朝那是游牧立国,他们只要拿到粮食就行,不怎么在乎对中原的控制,太祖皇帝说他们治理宽松,就是这个道理。也恰恰是中原之地出了问题,断送了大元江山,不得不说是报应不爽!”

徐景昌又道:“而且元朝承接了宋金的烂摊子,黄河泛滥,河道淤积,他们想恢复漕运,也是力有未逮。直到贾鲁治理黄河之后,水患才稍微好了些,这时候大元朝也到了山穷水尽之时。”

朱棣面对微笑,他见徐景昌已经想明白了,就笑道:“夏原吉已经说了,无论有没有海运,都要有运河,每年维护运河的开支,都是那么多,半点不能少。既然如此,还留着海运,除了浪费国帑民财,没有别的用处,所以废海运,岂不是顺理成章?”

徐景昌陡然一惊,这番话他认可一半。

前半段讲的很有道理,涉及到内陆地区的大宗运输,在火车出来之前,最好的选择就是运河……而事实上,漕运衰败,也确实是在火车崛起之后。

指望着马车人力淘汰运河,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不管怎么讲,漕运都要维持,花在大运河上的钱,一点不能少。

既然这样,废海运,改漕运,也就理所当然了。

朱棣笑了笑,“徐景昌,朕的臣子也不都是饭桶吧?”

徐景昌深吸口气,“陛下,臣不得不承认,夏尚书所讲有些道理。但是臣也想给陛下再看一张图。”

朱棣点头,笑道:“朕倒要瞧瞧,你有什么不一样的东西。”

又过了一会儿,一张硕大的地图送来,正好笼罩在前面地图的上面。

有了这一张图,再俯视全局,豁然开朗,视野都广阔了起来。

“陛下请看,如今在北平周围,广设农场,增加田庄。在大宁有榷场,在广宁有茶马市……这些粮食,牲畜,走哪里更方便?”

朱棣盯着地图,稍微思量,也就明白了,“伱的意思是走天津?”

徐景昌用力颔首,“陛下,这里是九边,这里是漠南,这里是辽东,这是朝鲜,这是倭国……”

徐景昌的手画了长长的一条线,而后正色道:“陛下,这些地方都有物产,而且还会越来越丰富,都需要贸易往来,总不能把运河修过去吧?”

朱棣不由得深吸口气,属实不能啊!

徐景昌继续道:“陛下,漕运船只比不得海运……但是漕运风浪小,又十分安全。如果拿来运粮食,那是大材小用。把粮食转到海运,反而利用漕运,多运输茶叶瓷器,加强南北贸易,货物往来,岂不是更好?”

“臣的意思,概括起来,就是河海并重,以运河统御国内,以海运联络天下……漕运海运,是我大明的左右手,缺一不可。”

“而天津港口,就是北方海运的点睛之处,价值之大,难以估量。陛下着实给齐王送去了一座金山啊!”

地址:.

移动端: 感谢您的收藏!

喜欢我的姑父叫朱棣请大家收藏:(www.75zw.com)我的姑父叫朱棣起舞中文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我的姑父叫朱棣最新章节 - 我的姑父叫朱棣全文阅读 - 我的姑父叫朱棣txt下载 - 青史尽成灰的全部小说 - 我的姑父叫朱棣 起舞中文

猜你喜欢: 遮天轮回乐园吞噬星空全职法师大奉打更人我喜欢你的信息素斗破苍穹寂寞少妇的诱惑万族之劫诡秘之主